广盛配资 回顾你敢拆我的发动机,我就能不买你的波音!美媒:中国没得选择
广盛配资
围绕着C919客机的心脏部件,也就是发动机,曾经发生过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情。当时有消息指出,美国方面曾通过赛峰公司,试图在出口到中国的LEAP-1C发动机上动手脚,要求拆解并加装所谓的“保护性硬件或软件”。
这种做法,明眼人一看便知,其真实意图恐怕并非保护那么简单,更像是想窥探技术秘密,给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项目使绊子。到2019年,美国通用公司又提出要求,规定赛峰公司向中国出口发动机必须先向美国海关报备,赛峰方面也只能照办。这些动作无疑给当时正在关键研发阶段的C919项目带来额外的干扰和阻碍。
这种技术上的围堵与干扰,并不能阻挡中国民航市场的蓬勃发展。行业内的普遍预测是,到2035年,中国市场对新飞机的需求量将超过7400架,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,显示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强劲增长潜力。
就在2025年3月31日,中银航空租赁公司就与波音敲定一笔大单,购买50架波音737-8飞机。几乎是同时,这家公司也向空中客车公司下订单,采购70架A320NEO系列飞机。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对于先进民航客机的渴求程度。
然而,国际两大巨头波音和空客目前都面临着订单积压的难题。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数据显示,波音手里积压的未交付飞机订单高达6188架,而空客更是积压8579架。生产线的产能,远远跟不上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。
相比之下,虽然C919项目在稳步推进,但截至2025年2月,实际交付运营的飞机数量仅为16架。这种供需上的巨大缺口,以及交付速度的差异,为国产大飞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,同时也凸显提升产能的紧迫性。
波音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近些年并不好过。自从其主力机型波音737 MAX发生严重空难并被全球多国停飞后,波音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上的份额受到显著影响,信誉和订单量都遭遇挫折。
大量的飞机因为无法交付而积压在库存中,这对于依赖现金流的飞机制造业来说压力巨大。为扭转颓势,重新赢得中国客户的信任,波音启动一系列重返中国市场的计划,包括任命在华有深厚人脉的柳青担任波音中国区总裁,期望能更好地对接中国市场。
美国政府层面也在为波音摇旗呐喊,例如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,就不遗余力地为波音的业务进行游说,希望推动中国恢复对波音飞机的采购。尽管做出诸多努力,但市场反应似乎并不十分热烈。
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,波音的股价在2025年4月1日收盘时为168.17美元,相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2.38美元,跌幅达到1.40%。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对于波音能否顺利解决其面临的问题、重新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认可,仍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。
面对外部的技术限制尝试和市场竞争格局,中国航空制造业展现出应有的韧性和决心。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,其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60%,显示中国在航空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进步。
与之配套的国产长江CJ-1000A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。这款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装机,将意味着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这个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领域打破国外的长期垄断,为C919乃至未来的国产飞机提供一颗强大的“中国心”。
中国商飞公司已经为C919制定雄心勃勃的产能提升计划。目标是在2025年交付75架C919飞机,到2026年,年交付量要达到100架。后续几年产能还将继续爬坡,计划在2027年达到年产150架,并力争在2029年实现年产200架的目标。
这一系列数字背后,是中国航空工业决心依靠自身力量,逐步满足国内庞大市场需求的坚定步伐。这种依靠自主创新、提升核心能力的底气,正是回应外界质疑、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广盛配资,联系删除!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